昨天下午景盛配资,朝阳消防救援队员在双文铺村协助行动不便的群众转移。 本报记者 甘南摄
本轮强降雨中,怀柔区琉璃庙镇是受灾最严重的地区之一。该镇北部沿白河河谷分布的双文铺村、狼虎哨村、白河北村、青石岭村是远近闻名的旅游村,夏季向来游客如织。
上周六夜间,暴雨倾盆而下。仅双文铺村就有近260名游客滞留,加上村民,全村近400人被困。村支书王凤森介绍,村子整体建在高台上,地势较高,这让村庄幸免于洪水侵袭。村里也有“规定”——汛期只要阴天,河边露营地就停业,禁止游客进入,同时要求所有民宿上报客人名单,明确人员进出情况。
然而,暴雨来得突然,出村道路被冲毁,村民和游客被困村内。“村里情况其实挺好,用水不缺,吃的也不愁。”王凤森说,村委会组织大家拿出发电机、车辆电瓶给水井水泵供电,保障了基本用水。各家也都有食物储存,生活有保障。只是没有信号,无法与外界联系,游客们都急着跟家里报平安,每天都围着他询问何时能出去。
“只要我在这一天,绝对不能让大家饿着。”王凤森向大家保证。随后,他组织大家把食物拿到村委会,统一做大锅饭。“吃的可能不是那么丰盛,但是绝对能吃得饱饱的。”在他带领下,村民和游客在困境中相互扶持,等待救援。
29日,包括朝阳消防支队队员在内的救援人员抵达双文铺村,为被困人员带来了希望。进出村的道路早已面目全非,原本6米多宽的柏油路,如今只剩下紧贴山根的道墙。要进入村子,难度极大。
危急时刻,北京建工施工人员在难以通行的河道上,用钢管和木板搭建了一座简易桥。正是这座“生命之桥”,为救援人员打通了救援通道。当晚7点,救援人员开始进村展开救援,一直持续到深夜11点。
在救援人员帮助下,行动能力较好的游客和村民陆续开始往外转移。考虑到安全因素景盛配资,老人、孕妇、小孩等特殊群体被安排在次日天亮后再转移。
29日晚,村委会再次支起大锅,大家同吃一顿大锅饭。这顿饭,承载着大家在困境中的情谊,也预示着希望的临近。
7月30日,天亮后,救援人员再次返回村里,继续转移剩下的老弱村民。由于道路被毁,地形复杂,要转移这些行动不便的村民,救援人员只能用担架抬、人力背着走。
截至昨夜发稿,被困游客和村民仍在有序转移,预计当晚能全部转移至安全地带。
新闻特写
“回头,一定来家里吃饺子”
暴雨冲刷过的怀柔区琉璃庙镇山路,碎石与泥浆交织成难行的险途。昨天下午,朝阳消防支队救援队员们抬着担架,深一脚浅一脚,往临时便桥挪动。担架上躺着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奶奶,手里还攥着一根磨得发亮的拐棍——腿脚不利落的她,是双文铺村最后一批转移村民中的一员。
到了桥头,消防队员轻轻放下担架。两个队员上前,小心地搀扶老人起身。桥是用钢管和木板搭的,比地面低不少,得先下10来级台阶才能上桥。这时,一名年轻的消防员已经蹲下,后背挺得笔直。
“孩子,太辛苦你们了,我自己慢慢走就行。”老人摆着手,皱纹里盛着歉意。她试着迈腿,可刚一使劲,就踉跄着晃了晃。
“奶奶您放心,我有的是力气,保证不让您摔着。”小队员仰起脸笑,额头上还挂着汗珠,“您趴稳当喽,咱们慢慢过。”
旁边两个队员扶着老人的胳膊,轻轻帮她伏在消防员背上。消防员一手扶着用钢管临时搭建的扶手,一步一顿地往下挪台阶,前面有个队员伸着胳膊护着他的腰,身后还有两人低着头,盯着脚下的木板。
走到晃晃悠悠的便桥上,木板被踩得咯吱响。老人突然拍了拍他的后背,声音带着点颤:“孩子,等水退了,一定来家里,吃饺子!”
“好嘞!”消防员的声音响亮得很,“等救援结束,吃饺子!”
过了桥,消防员们把老人稳稳放在平地。风里,好像还飘着那句清亮的回应:“吃饺子!”
记者:王可心景盛配资
双悦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